近日,據博文
翻譯公司瞭解到,有本最早的中譯本圖書在絕版多年後終於又於日前在港臺面世,張愛玲為本書最早譯者,稱該作品為國外書籍中摯愛。“我對海毫無好感。在航海的時候我經常覺得這世界上的水其實太多……所以我自己也覺得詫異,我會這樣喜歡《白叟與海》。這是我所看到的國外書籍裡最摯愛的一本。”1954年,在《白叟與海》的譯者序裡,張愛玲這樣寫道。
此次《白叟與海》的張譯本與美國女作家羅林斯於1939年創作的暢銷小說《鹿苑長春》一同收入了《張愛玲譯作選二》之內,由皇冠出版社出版,張愛玲的遺產繼續人宋以朗在微博上透露了這一動靜。前者1972年在香港本日出版社出版後,早已絕版多年。
張愛玲的研究專家陳子善曾撰文具體敘述了張愛玲翻譯《白叟與海》的過程,海明威在1952年完成此書,同年7月張愛玲從上海離開抵達香港,她找到了一份翻譯工作為生。兩年後,張譯本的《白叟與海》出爐,此外她還翻譯過《愛默生選集》、《小鹿》等。張愛玲的譯作《白叟與海》於1955年率先在香港出版,同年秋天,張愛玲移居美國。而她翻譯的《白叟與海》成為了最早的中譯本。
在序言中張愛玲還說,“書中有很多句子貌似清淡,卻是佈滿了生命的辛酸,我不知道青年的朋友們是否能夠體會到。這也是由於我太喜歡它了,所以有這些顧慮,同時也擔憂我的譯筆不能傳達出原著的淡遠的幽默與悲哀。”她說看了這本書,可以對這個時代增加一點決心信念,由於這部作品與過去任何時代的作品比較,都絕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