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外語和中文是作一名好翻譯的最基本前提,很多人有一種曲解,以為到了國外就不用再費力地學習外語啦,外語水準天然而然就會進步啦,實在不然,在國外工作外語環境雖然比在海內要好得多,但若不有意識地學習和積累,外語水準也不會進步良多。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兩位同樣在法國使館工作了3、4年的年青外交官,剛到法國的時候兩人法語水準相差無幾,但因為一個勤奮好學,另一個不思進取安於現狀,幾年的時間使這兩個人的外語水準拉開很大的差距。博文翻譯公司提醒大家很多人的經驗已經充分證實即使在國外工作也不能拋卻外語的學習而知足于能應付日常所需,而應當充分利用好國外良好的語言環境力爭使自己的綜合外語應用能力進步得快一些。
讀報紙、看電視、聽廣播應當成為翻譯天天的必修課,發現一些生動的、鮮活的表達方式要立刻用筆記實下來,有空兒的時候常把這些積累的素材拿出來讀一讀,背一背;等到作翻譯時假如剛好碰到相似的場景就信手拈來,往往能收到一語道破之效。
立志做一名合格翻譯的人就要把學習外語和中文當作一種糊口方式,要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學而不倦、樂此不疲;不知足於"基本上能應付一氣的"、一般水準上的"聽說讀寫譯",要努力把自己的中外文水準晉升到較高的層次,具備用簡明、流暢、正確的語言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思惟的能力。
翻譯假如對雙方談話中所涉及到的內容全無所聞或知之甚少,就很難正確地翻譯出來,翻譯假如自己都不理解又怎麼能夠讓別人理解呢?舉例來說:我本人對化學一無所知,假如讓我給一場化學學術國際研討會當翻譯,那我不管如何也作不好。所以把握背景資料對翻譯來說至關重要,可以說翻譯對雙方所談及的議題的相關背景資料瞭解得越廣泛、越深入,翻譯起來就越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古人雲:"功夫在詩外",套用這句話我們可以說"翻譯的功夫在翻譯之外",瞭解和認識大量的背景資料是作好翻譯的基本功。曾多次為海內主管部分的專項考察團作翻譯,考察的內容涉及到財政治理、稅收、海關、經濟統計、國有企業治理、經濟猜測等等方面,每次接到任務前我都要儘量找來一些中文和外文的專業書看看,瞭解一些該專業的基本概念、專業術語和國際上的主要流派,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再好比,為了匡助法國大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競爭,法國政府高官在會見我來訪的部委負責人時都要談到法國的核電技術和高速鐵路技術如何世界一流,為了具備的這些方面的專業知識,我們使館曾邀請訪法的大亞彎核電的專家給我們先容核電基礎知識(如壓水堆、中子堆、沸水堆等不同堆型的工作原理、技術優劣),請鐵道部的專家先容高速鐵路ABC,著重先容世界上現有的輪軌式、磁浮旋和擺式這三種高速鐵路制式的優劣以及京滬線上假如採用這三種制式各自的優缺點。把握了核電和高速鐵路最基礎的ABC之後,核電和高速鐵路對我來說就不再是泛泛的、浮泛的概念啦;翻譯中再碰到雙方談起核電和高速鐵路專案我就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人們在談話中常常會講很多縮略詞和簡稱,如人大、政協、三來一補、"三個有利於"、"抓大放小"等;法語中也有不少類似的縮略詞和簡稱,如OGM(轉基因食物)、TVA(增值稅)、"NINI"(既不私有化也不國有化)、......這些縮略詞和簡稱一不小心就很輕易成為翻譯的攔路虎。
另外,法國人在談話中提到我部委、重要機構和大企業時習慣於使用它們的英文縮寫,如SDPC(國家計委)、DRC(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央)、CCPIT(貿促會)、CASC(中航總)、CAAC(民航總局),CNOOC(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UNICOM(中國聯通),這些縮略詞雖屬於"窗戶紙"-一點就破,但卻常常使翻譯卡殼,讓一名法語翻譯記良多上述這樣的縮略詞好像顯得有點兒勉為其難,但不降服這些攔路虎就可能常常要出洋相。曾有過這樣的經驗:一位法國至公司的國際部經理告訴我們的商務參贊,他剛剛訪華回來,在北京會晤了COSTIND的一位張先生.....因為我不知道COSTIND是指什麼,就問對方,對方既不知道COSTIND的英文全稱,也不知道法語怎麼說,後來他返回辦公室後把張先生的中文手刺複印後傳真給我,我一看才如夢初醒,COSTIND是國防科工委的英文縮寫。這件事發生以後,我就有意識地收集和認識一些常用的縮略詞和簡稱,在以後的翻譯工作中受益匪淺,常常能派上用場。
外事流動離不開宴請,宴會中菜譜的翻譯讓人頭痛,特別是法餐中所用的一些調料、一些法國人愛吃的深海魚,我們中餐內沒有,一些大西洋裡的深海魚的魚名我們從未沒聽說過,即使我把從字典中查出來的這些魚的中文名稱講出來後,中方職員仍是如墜五雲,一頭霧水,我只好用手比畫著描述一下這種魚的大致外形。
西方人大多比較幽默,餐座上喜歡來1、2段笑話活躍一下氣氛,放鬆一下;但這往往給翻譯出了一道挫折: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西方人的笑話我們東方人聽來未必覺得好笑,但假如講笑話的主人自己笑得前仰後合,而我們這些客人無動於衷的話,會使主人感到很尷尬的;如何能讓我們的人也笑起來就成了翻譯必需應對的嚴重挑戰。
社會地位比較高、受過良好教育的法國人說話喜歡咬文嚼字,喜歡用陰喻、比喻等修辭手法使自己的表達方式顯得高雅、蘊藉,他們說話往往不是直截了當、開宗明義,而是曲折迂回,繞很多彎子,添加很多裝飾性的華麗辭藻,表達個人觀點時總不忘使用虛擬式或前提時態,以表示這些觀點屬於個人的主觀看法,未必代表真實情況。很多不認識這種法國上流社會特有的、矯柔做作的表達方式的海內翻譯馬上會被弄得腦袋大啦。
如何能衝破這種由華麗的辭藻、修辭和時態編制的"網"而一下子捉住中央意思呢?只有平時多讀書報、多看電視辯論,特別是留意看選舉前政治人物的辯論,就能摸清常用的套路。
【溫馨提示】如您遇到翻譯難題或者有需求,請立刻撥打全國免長途費諮詢熱線:2381 8268(一生我幫您!)更多詳細的翻譯服務介紹請流覽網站:http://www.4008813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