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如海。1957年,宋如海給橫渡長江的殘疾人頒發獎章。
1928年,一個名叫宋如海的安徽人作為奧運觀察員來到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九屆奧運會上,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派代表參加奧運會。
中國體育的先行者
1923年,湘、贛、皖、鄂4省代表聚會會議武昌,組成華中體育聯合會,這是華中地區最早的一個體育組織,宋如海主持日常工作,同時約定當年5月在武昌舉行第一屆華中運動會。接著,宋如海等人又與當時的軍閥政府交涉,將前陸軍小學改建為省公立公共運動場,1924年5月20日至24日在這裡舉行了第三屆全國運動大會。
華中體育聯合會後改為華中體育協進會,宋如海任總幹事。受西方文化影響,宋如海從小就喜愛現代體育,常常參加各種體育運動。1928年,他調任漢口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上世紀30年代,他和武漢體育界人士發起組織武漢籃球輪回賽等多項體育流動,最早倡議漢口廣播電臺播放廣播體操節目,並創辦中國第一所滑翔學校重慶滑翔學校。
抗日戰役期間,宋如海曾陪同國際學生聯合會代表團赴延安訪問參觀,受到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的接見,並被授予“抗大榮譽戰士”稱號。
出席奧運會的正式代表
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在荷蘭開幕前,體育協進會接到了大會的邀請函,邀請中國體育界派代表出席。但此時中國卻還處在動盪的歲月中。固然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的成立將中國與奧林匹克運動拉得很近(指在1922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奧會第二十屆年會上,王正廷被推舉為中國第一位國際奧會委員,國際奧會同時承認,“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為其成員組織,即中國的奧會,並由王正廷擔任主席兼會長,從此中國便與國際奧會正式建立起關係),然而,作為民間體育組織,體育協進會並沒有官方按期的撥款支持,幾乎所有的比賽,都是靠籌款來進行。當時的中國財力匱乏,讓一個民間體育組織出洋“燒錢”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於是,一番斟酌後,體育協進會作出了最後的決定。
首先全國體育協進會向奧林匹克運動會發去賀電:中國以至誠之意,恭祝第九屆世界運動大會成功。其次,體育協進會的頭號領導人、中國政壇的聞名人物王正廷,致電中國駐荷蘭公使羅忠詒,請他出頭具名以中國正式代表的名義,出席大會儀式。同時,王正廷又聯繫正在美國考察國民體育教育的宋如海,請他以副代表的名義出席大會,並考察各國運動水準。
當時正在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學院留學的宋如海由美國乘船前往荷蘭,出席了賽會。就這樣,一場因財政拮据而導致的尷尬由此化解,宋如海也就成為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的正式代表之一。
“我能比呀”諧音奧林匹克
1928年7月28日下戰書2時,荷蘭阿姆斯特丹,第九屆奧運會在激動慷慨雄壯的軍樂聲中開幕。貴賓席上,時任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名譽幹事的宋如海深深為現場的氣氛所感染。每支步隊進場時觀眾齊聲高呼該國的國名,讓宋如海心情難以平靜。他一邊專心觀看每一個入場細節,一邊嘴中叨念著:“Olympi ad,Olympi ad,我能比呀! ”這句和“奧林匹亞”諧音的“我能比呀”,樸實而真切地喊出了國人的心裡話。
林則徐被稱為近代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宋如海則應該是中國看奧運的“第一人”。
荷蘭經由10年申辦,終於如願主辦了1928年奧運會。阿姆斯特丹奧運會為荷蘭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寫下了光輝一頁。阿姆斯特丹奧運會共創造了8項奧運會紀錄、4項世界紀錄。奧運會項目比賽的前三名選手在接受頒獎後,為第一名選手所在國奏響國歌,全場人士起立、脫帽致意,讓宋如海感到了一個國家所受到的尊重,這恰是當時中國所需要的。
在45個參賽國家中,僅有33個國家得到名次,除美國、芬蘭、德國等當時的體育強國外,讓宋如海感到驚奇的是,中國的近鄰日本竟然排名第十七位。
人隱士海的賽場與運動員迸發出的體育精神,讓宋如海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他深深地感慨感染到了各國體育健兒積極奮進、爭奪錦標的昂揚精神。而這種精神對於中國人來說十分必要,他決心將奧林匹克先容給中國大眾,以激發民眾改變落後面貌的民族自信力。
出版先容奧運會的專著
1930年,宋如海根據在這屆奧運會上所見所聞以及考察感想,通過
深圳翻譯公司出版了 《我能比呀?世界運動會叢錄》。宋如海這樣解釋了“我能比呀”的來歷,恐怕這也是他對於體育比賽精神的感慨感染:“Olympi ad原系古希臘運動會之名稱,世界運動大會仍沿用之。 "我能比呀"雖系譯音,亦含有重大意義。蓋所以示吾人均能介入此項之比賽。但凡各事皆需要決心、毅勇,便能與人競爭。 ”
這是中國第一部先容奧運會的專著。
在書中,宋如海通過觀察發現了各國積極申辦奧運會的秘密賺錢!奧運會除了激發體育拼搏精神外,還會贏得巨大經濟效益,這是他稱之為最自得的發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