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提交翻譯需求

  • 00.00 HKD
  • 0000-00-00
  • 您現在的位置:博文首頁 > 翻譯資訊 > 從德國功能翻譯角度探討我國對聯

    從德國功能翻譯角度探討我國對聯

    時間:2012-09-01 13:25 來源:深圳翻譯公司 作者:vikayau 點擊:
    對聯這種既有廣泛使用價值,又雅俗共賞的文學形式,至今仍煥發著青春,受到人民群眾喜愛,也將有永久的生命力。因為對聯是我國獨佔的文學藝術形式,翻譯對聯難題不小。如何翻譯對聯,把這種具有獨特形式的文學藝術先容給其他國家的人們,知足跨文化交流的需要,是值得深圳翻譯公司工作者研究的題目 。本文試圖從德國功能翻譯理論的角度研究對聯翻譯,並著重探討對聯中明喻的翻譯。
      2.德國功能翻譯理論及其核心概念
      德國功能翻譯理論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德國泛起並興起。代表人物是:凱瑟林娜?賴斯,漢斯?弗米爾,賈斯特?霍斯?曼特瑞,克裡絲汀?諾德。
      凱瑟林娜?賴斯以為理想的目的語文本應該是譯文的目的在概念 內容 、語言形式和交際功能上同源語文本是等同的。[1]賴斯提出了三步驟的源語文本 分析 過程。第一步確定源語文本的類型:資訊型文本,表達型文本,或是操縱型文本。資訊型文本的重點是所傳達的內容;表達型文本是作者用以表達個人立場的一種創作型文本;操縱型文本是為了吸引讀者以某種方式行事的文本。第二步確定原文的文本變體。文本變體是依據某一語言群體中現成的 社會 文化交際模式,對源語文本進行的分類。第三步分析源語文本的風格,匡助譯者決定採用何種翻譯策略。賴斯指出,資訊型文本的翻譯應包含源語文本中的所指內容或概念內容。表達型文本誇大語言的形式和美學功用,在翻譯表達型文本時,原文的美學和藝術形式應在譯文中留存。操縱型文本的譯文應具有和原文相同的效果。
      漢斯?弗米爾提出的目的論有兩個核心概念:目的和委任。他以為,源語文本主要是面向源語讀者的,所以原文的寫作目的和譯文的目的很可能不同。因此翻譯時確定翻譯的目的十分重要。弗米爾指出,譯者是根據他人的委任進行翻譯。委任包括兩方面:委任的目的以及達到目的的前提。作為委任的產物,譯文終極要知足目的語讀者的需求。賈斯特?霍斯?曼特瑞提出了翻譯行為的觀點。她以為翻譯過程是一個由多個介入者加入的交際過程,每位介入者施展不同的作用。由於譯者負責為目的語讀者譯出交際性很強的文本,譯者應是翻譯行為中的專家。曼特瑞以為翻譯是一個文化交流過程,應在翻譯目的和目的語讀者需求的指導下進行。克裡絲汀?諾德支持目的論,同時以為譯者和源語文本作者的關係也應該納入到目的論中,於是她引入了一個新的概念—忠誠,忠誠意味著目的語文本的意圖應和原作者的意圖相協調[2]。忠誠概念的引入充實了目的論的內容。
      3.德國功能理論在翻譯對聯明喻中的 應用
      對聯經常不僅是單純的敘述,還蘊含著對聯作者的情感。根據賴斯文本類型的定義,對聯可被歸類為一種表達性占主導的文本。對聯上下兩聯字數相等,用書面形式展現後的對稱美是其作為一種表達性文本在美學形式和藝術形式上最明顯的特點。只有留存這一特點,才能達到給外國讀者先容對聯這種中國獨特文學藝術形式的目的。然而,漢語和 英語 差異大,不可能做到完全傳達原文的美學形式。在對聯英譯時,應將上下聯翻譯成單詞字母的數目基本相同的兩句,從而將對聯的對稱美在譯文中得到體現。修辭手法的使用在對聯中很常見,下文就著重談談對聯中明喻的翻譯。
      使用修辭手法能加強語言的表現力和生動性,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明喻是比喻的一種,是漢英兩種語言中都很常見的修辭手法。明喻用另外的事物來相比某事物,表示兩者之間的相似性。漢語常見的喻詞有“像”,“似乎”,“如”,“似”;英語常見的喻詞有“like”,“as”。
      (1)萬頃湖平長似鏡,
      四時月好最宜秋。
      The vast, calm lake is bright as a mirror;
      The year-round moon is brightest in autumn.
      陳剛譯
      此聯是對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平湖秋月”的描述。上聯“似”是喻詞,“似鏡”是明喻,把平靜寬闊的西湖比喻成一面鏡子。德國功能理論指出“表達型文本是一種創作性文本,其中語言的美學層面得到了體現”。[3]從定義可以看出,對於對聯這種表達型文本來說,文字中的美學形式很重要。由於對聯中的明喻是源語文本一個最明顯的美學和藝術形式,只有將這一美學和藝術形式在譯文中留存下來,才能將原文的文字特點傳達出來,使譯文達到與原文同樣的表達型文本的語言效果。上述譯文中,譯者使用了英語比喻詞“as”引導喻體“mirror”。譯文不僅完整地留存了原文所傳達的文字內容,也把原文的美學形式在譯文中得到了很好地體現。
      (2)正邪自古同冰炭,
      毀譽於今判偽真。
      Justice and injustice are always incompatible as ice and hot coal;
      Now is the time to judge who is laudable and who is condemnable.
      陳剛譯
      上面這副對聯是題寫于嶽飛墓的對聯。對聯講正義與邪惡如同水火一樣不相容。別人對嶽飛的詆毀或讚譽,是真是偽,如今人們已做出清晰判定。上聯用了明喻,“正”指嶽飛,“邪”指陷害岳飛的秦檜之流,“正邪”是明喻的本體。“同”是喻詞,“冰炭”是喻體。把“正邪”和“冰炭”比擬,是說正義與邪惡如同冰和炭一樣不相容。諾德以為,譯者翻譯時目的語文本的意圖應和原作者的意圖相協調。此聯的意圖是用明喻頌揚嶽飛,譴責誣陷岳飛的奸臣。譯者用“as”作比喻詞,留存了原文的本體和喻體“正邪”和“冰炭”,譯為“justice and injustice”和“ice and hot coal”。從德國功能 理論 視角 分析 這個譯文,譯者通過 英語 明喻的形象描述,傳達出和原文相同的思惟 內容 ,使目的語讀者擁有和源語讀者相同的閱讀感慨感染,譯文的意圖和原文的意圖相協調,譯文充分體現出德國功能理論的理念。
      (3)青天似水無魚月鉤空釣,
      白露如珠出蚌雨線難穿。
      The blue sky is like water without fishes;
      the moon-hook dangles aimlessly;
      The clear dew-drops are like pearls from oysters;
      the rain cannot thread them.
      賴恬昌譯
      這副對聯描繪了 天然 景色。上聯說藍色的天空猶如無魚的水面,一輪彎月像釣魚鉤,釣不到魚。下聯講露珠猶如蚌裡的珍珠,如線一般的細雨無法穿過。上聯把“青天”比作“水”,說明天空的明淨。“青天”是本體,“似”是喻詞,“水”是喻體。下聯把“白露”比作“珠”,“白露”是本體,“如”是喻詞,“珠”是喻體。德國功能理論以為,確定翻譯的目的在翻譯過程中十分重要。對聯翻譯的目的是向目的語讀者先容一種 中國 獨佔的文學形式。為了實現這個目的,譯文就要體現出原文的形態特點和文字特色。譯文上下兩聯長度基本相等,體現了原文對稱的特點。譯文用“like”做喻詞,留存明喻,不但目的語讀者沒有理解上的難題,還將原文的文字特色留存下來。這個譯文能夠順利完成對聯翻譯的目的,是功能性很強的譯文。
      (4)傳家節操同松竹,
      報國勳功並鬥山。
      《金瓶梅》
      The Tradition of Integrity in this House stands ever firm
      as the pine-tree and the bamboo.
      His services to his country were many
      as the stars and glorious as the mountains.
      Clement Egerton譯
      古人喜愛借天然界的事物表現自己的思惟品格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松象徵著堅貞、長壽;竹象徵謙虛的立場和積極向上的氣節。上聯中“節操”被用來和“松竹”作比較,說明“節操”具有和“松竹”一樣的特點:朴重、老實、謙恭、剛烈。譯文頂用“as”作喻詞,留存了本體“節操”和喻體“松竹”,翻譯為“Tradition of Integrity”和“pine-tree and the bamboo”。賴斯指出,假如寫源語文本是為了傳達一定的 藝術 內容,目的語文本應以一種類似的藝術形式把源語文本的內容表達出來。譯文留存了漢語原文中的比喻,正確地傳達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和原文的內容。譯文上下聯單詞長度基本相同,句式也相似,很好地體現出對聯文字形式上的特點。用德國功能理論指導對聯翻譯,譯文不僅留存了源語文本的美學特色和藝術特色,能使目的語讀者更好地賞識原文,而且符合對聯翻譯過程的目的要求,是交際性很強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