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文
翻譯公司發現最近舉行的“2011政務網站外文版建設與治理”研討會上,宣佈了一份由上海外國語大學電子政務國際化研究中央課題組撰寫的講演。其中顯示:上述政務網站外文版普遍存在資訊過期、英語翻譯“洋涇浜”、服務“真空”3大短板。
逐日更新者不到三成
目前,全國已有20個省會建設了外文網站。海內303個地級市中,有81家建立了外文網站。從地輿分佈來看,已建外文網站的省市,主要分佈在沿海、沿邊等地。
建站熱情高昂,不外,更新率卻不盡如人意。課題組今年1-6月針對本市及各區縣門戶網站的更新頻率進行跟蹤採集顯示:逐日更新的僅占28%;2到5日更新一次的,占57%;其餘15%的網站,每週才更新一次。
英譯“洋涇浜”現象凸起
除了更新頻率少,內容過期外,政務網站外文版還存在英語翻譯“洋涇浜”、服務“真空”等題目。
據上外網路提供的中譯英錯誤案例:某政務網站先容當地教育的文章中,“在校學生”直接用“pupils”就足夠,“studying in school”則是多餘的;再者,政府部分使用較多的詞——“宣傳”也多在英譯時被誤用。它的英文對應詞一般為“propa-ganda”和“publicity”。早些年,“宣傳”的英文對應詞一般為“propaganda”。目前,良多專家學者已指出該詞含貶義,應避免使用。
上海寶山政府門戶網站站長、總編纂黃永慶指出,有些政務網站外文版的內容翻譯不是由外文翻譯公司或禮聘外語專業人士翻譯、審校,對專業術語、專有詞彙翻譯欠正確,翻譯有些中國特色語言時,找不到直接對應的翻譯,翻譯不當輕易產生歧義。
此外,“資訊孤島”現象也比較嚴峻,上述網站往往只注重發佈政務新聞,服務功能還是“真曠地帶”。黃永慶在調研中發現,不少政府行政審批事項已在政務網站中文版,實現從網上申請、網上受理、網上辦理、網上回饋的“一站式”審批。個性化定制、短信、郵件訂閱、各類表格下載等服務專案豐碩。不外,外文版卻是“真曠地帶”,網上辦事的應用與老外用戶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更新頻率緊盯“中文版”
“政務網站外文版的發展趨向是服務。 ”黃永慶建議,儘快消除上述3大短板。目前,長寧區政府門戶網站外文版已在這方面做出了探索。網站增加介入流動的欄目,老外可以在網上介入問卷調查、參加社區板塊組織的現場流動。 “逐日漢語”和“私房菜譜”等流動進步了外籍人士介入的積極性。他還建議,必需建立政務網站外文版審核發佈機制,包括中文資訊內容審核、外文翻譯審校軌制。由於,政務網站外文版是政府對外官方網站,哪些資訊、圖片可在外文版發佈,什麼時間發佈以及老外在網上諮詢、求訴、信訪,對政府工作、地區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不能隨意發佈與回饋,外文版的資訊內容差錯將有損於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至於更新頻率,上外電子政務國際化研究中央課題組則建議,地市級政務網站外文版時勢新聞逐日更新1到2次,基本與中文版保持同步,在投資資訊、棲身糊口、工作學習、當地風俗、娛樂流動方面,可根據當地政府實際情況,選擇其中2到3項內容,每週更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