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提交翻譯需求

  • 00.00 HKD
  • 0000-00-00
  • 您現在的位置:博文首頁 > 翻譯資訊 > 深圳翻譯公司:德語翻譯五大基本功有哪些?

    深圳翻譯公司:德語翻譯五大基本功有哪些?

    時間:2012-03-21 19:35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點擊:
    做任何一種工作,從事任何一個職業,都必需具備一定的基本前提,或稱基本功。作為一名德語翻譯也不過乎於此,那麼德語翻譯的基本功到底有哪些呢?今天特地來給大家總結了五個基本功:   (1) 立場基本功   這要解決三個題目,即方向題目(明確翻譯工作的目的是什麼,畢竟為誰服務)、動力題目(方向明確、目的清晰還不夠,還必需勤奮努力、耐勞鑽研,方能做好工作)和立場題目(有了方向和幹勁,還要有科學的立場、嚴謹的譯風和善於學習、不懈追求的精神,才能不斷提高和攀登高峰)。要入翻譯之門,不付出艱辛的勞動是不行的。有了一點成績,切莫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否則會前功盡棄,中途而廢。只有不畏艱難困苦,兢兢業業,不斷提出新的目標,努力奮鬥,絕不懈怠,才能在深圳翻譯公司工作中不斷前進,有所成就。   (2) 外語基本功   從事翻譯工作,不言自明要具備外語基本功。這裡僅誇大兩點:   第一,外語基本功不扎實,翻譯時必然會難題重重,事倍功半。在一些譯者中流傳著這樣的想法主意和說法:搞翻譯只要漢語好就行。言外之意是,外語差一點無所謂,反正可以查詞典。這是對翻譯工作無知或所知甚少的反映。請看一例:原文(德語):Sie (die Gro?en) werfen Schatten auf unsere Zeit und noch weit darüberhinaus. 學譯:他們(指“偉人”)影響我們的時代,而且還遠遠不止於此。分析:粗看譯文,好像無錯,譯者對原文理解了,也把原文的詞義轉達了。但細細分析,我們覺得,譯者並沒有深入理解原文,或者說只知其表、不知其裡,僅譯出了原文的“詞面”意思,沒有譯出其深層含義:影響以後代世代代。改譯:他們(指“偉人”)不僅影響我們的時代,而且還將垂馨千祀。說明:在翻譯過程中,原文“詞面”上的意思大多可以借助工具書查到、搞清,但把握原文字裡言外的或深層次的含義往往依賴譯者的閱讀理解能力,而這是詞典上永遠查不到的。   第二,外語基本功包括詞彙量、語法涵養、閱讀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等。譯者把握詞彙量越豐碩,一個詞的詞義把握得越全面,一個詞的搭配和用法把握得越多,翻譯起來當然會越快越好。譯者沒有足夠的語法知識,如對虛擬式把握不好,翻譯時就會難題重重,甚至錯誤百出。閱讀能力,也可以說是譯者“化”入原著境界的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指的是:譯者根據語法關係,解剖分析原文,切當理解原文詞和句子成分的意義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然後據此進行翻譯措辭的能力。   (3) 漢語基本功   誰都清晰漢語在翻譯工作中的重要性。這無須累述。但要指出的是:我們的漢語基本功往往不夠,有時甚至還不如外語。有人可能認為這是在危言聳聽:漢語學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豈非還不夠翻譯用的?那好,就看一個譯例:原文(德語):puschkin war, wie Goethe, ein Nationaldichter seines Volkes, geh?rt wieGoethe der Weltliteratur an. 試譯:普希金像歌德一樣,是人民的一位民族詩人,與歌德一樣屬於世界文學。分析:看了譯文,我們不禁要問:什麼叫“人民的一位民族詩人”?“屬於世界文學”畢竟是什麼意思?顯然,這裡有語病,表達不清。我們覺得這是漢語水準不夠造成的。改譯:普希金像歌德一樣,既是一國的民族詩人,也是世界文壇的大師。【說明】漢語水準欠缺會造成翻譯表達難、表達不佳,詳細表現為:①組句難,句子擺不平;②句子不完整,缺少應有的成分;③措詞難,沒有合適的措詞;④詞不達意,甚至表錯意思;⑤句子冗長、累贅,行文不簡潔。【提示】漢語基本功一般包括:詞彙量,語法知識,措詞能力,組句能力,修辭能力和文學涵養(包括古漢語涵養)等。   (4) 知識基本功   有人說,翻譯家是個雜家。此話不假。一個作家,可以專於某一方面進行創作,用的詞彙也可以有一定的“專門性”。而一個譯者,不可能在一生中只譯一個作者的作品,更不可能只譯某一專業領域的作品。所以,翻譯工作這一特性對譯者提出了要當一個雜家,即把握各門各類盡可能多的基本知識的要求。且看一例:原文(德語):Als Kreuz für den park hatte auch die “Schutzgemeinschaft Gro?erTiergarten” die Love-parade gesehen und versucht, die Veranstaltung zu verhindern. 分析:這句話摘自2002年第17期《明星》週刊先容一個法國攝影師從空中拍攝歐洲,進而舉辦“鳥瞰歐洲,奇妙無比”的攝影展一文。我們不說別的,單看看Love-parade的翻譯表達。原來,這個詞指的是德國近年來在夏季于柏林舉行的、有百萬多人參加的“愛心大遊行”,一年一個主題:2001年是“動物保護”,2002年是“和平”。由於遊行步隊終極到達柏林動物園的綠樹叢中,所以,德國有的媒體稱之為“綠色中的十字軍”。假如不瞭解這些“幕後知識”,這個詞就可能翻譯不好,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翻譯。對這種“愛心大遊行”,德國人貶褒不一。有人以為這種大規模的遊行也在破壞生態,且很難說能帶來多少實際效果。從這句原文,我們已經可以看出某些端倪。試譯:“(德國)大動物園保護協會”也看到了這次“動物園中的十字軍”樣的“愛心大遊行”,還曾想制止這一流動。【說明】必需留意的是,翻譯要求譯者把握的是各種基本知識,尤其是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輿、文學、音樂、風土著土偶情、日常糊口等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其中,對德國(包括過去的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以及我們自己國家各方面的基本知識當然是多多益善。知識面窄帶來的難題良多,如:①理解難題——即使知道原文的字面意思,但也難以深入理解原意;②措詞難題——不知漢語規範表達,只好“硬譯”、“死譯”或“亂譯”;③組句難題——譯文句子結構難擺平,“洋涇浜”不少;④落筆難題——原意能理解把握,卻難以表達出來,真比如“有口難言”。   (5) 技巧基本功   翻譯需要技巧,翻譯存在技巧,這是誰也不能否定的事實。但什麼是翻譯技巧?翻譯有哪些技巧?這就有不同的看法了。我們的看法是:翻譯技巧就是翻譯經驗和方法的提煉、總結和理論昇華,是翻譯處理某些翻譯過程中泛起的難題題目的一般規律。假如說成功的翻譯中存在著“訣竅”、“奧秘”的話,那麼,翻譯技巧便是其中重要的部門。翻譯沒有技巧是不行的,翻譯不研究技巧是沒有前途的。舉一個簡樸的例子:原文:Aus ganz Europa kamen die Menschen ... ① 譯:人們來自整個歐洲 …… ② 譯:人們來自歐洲各國 …… 分析:原文句子極為簡樸,但要譯好它卻不輕易。粗看,①譯正確地譯出了原文各個詞的含義,漢語表達也通順規範,好像無錯。但細細分析,仍是有題目:“來自整個歐洲”表達不夠明確,也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②譯只變換了兩個詞,採用了“意譯”的技巧,表達意思明確,結構規範,讀來順暢,效果“明快”,較好地轉達了原作意圖。【說明】德語翻譯的技巧到底有哪些?請看問答15。有關各種翻譯技巧的詳細內容,我們將在後面的問答中作進一步先容。【比喻】對翻譯的上述五大基本功,我們好有一比:騎自行車。譯者是騎車人;“立場基本功”指頭腦清醒、目的地明確,不能糊裡糊塗出車禍;“德語和漢語基本功”相稱於自行車的前、後輪,缺一不可;“知識基本功”比如認識交通情況,以便又快又安全地到達目的地;“技巧基本功”就像騎自行車的技術:難在不會,會了不難;精曉不易,但能辦到。   這五項基本功是不是看起來不難呢?但是要大家當真踏實並且持之以恆的堅持去訓練,那麼你就會成為一名很好的德語翻譯的,我們要有決心信念,相信大家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