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博文翻譯公司透露,好萊塢大片《黑衣人3》登陸內地,短短一周票房破億。但坊間議論最多的,不是劇情,而是影片的中文字幕:“豈非你就不擔心這路邊攤兒上的東西用了地溝油或瘦肉精?”“你這可真的太坑爹了吧!”“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你是穿越劇看多了吧?”……這些高度中國化的中文字幕,讓喜歡者覺得是亮點,不喜歡者則訴苦不倫不類。
引進片的中文字幕往老外嘴裡硬塞國產熱詞、潮語,《黑衣人3》不是首例。此前,“腦殘”、“我是來打醬油的”、“神馬都是浮雲”等網路流行語,已在一些引進片裡時有所聞。現在,引進片中文字幕“白話化”、“中國化”現象越來越嚴峻,《黑衣人3》的中文字幕用了大量流行詞和古詩詞,被網友評論為“幾乎拋開原版,原創了一遍臺詞”。
在筆者看來,讓引進片裡的老外噴出“國產潮語”,只可偶然為之。偶然為之且混搭得恰到好處,或許能給影片增加不少新鮮感,加強其趣味性和親和力,觀眾往往會心一笑而樂於接受。過去,曾有一些引進片為忠實于原片,儘量採取直譯,結果成了“硬譯”、“死譯”,中文字幕因而不太通俗易懂,快速流覽起來比較費勁。如今,引進片多採取意譯,追求通俗化、白話化,活用網路熱詞,這是對傳統的影片譯製觀念的顛覆和革新。
但這種顛覆,不能矯枉過正,不能一味為了“接地氣”,而給引進片主人公硬塞“潮語”和古詩詞。譯製片在總體上是不能脫離原片語境的,而“潮語”和古詩詞有我們強烈的本土特徵和使用語境,在引進片中使用過於氾濫,泛起頻率過高,就會讓譯製片脫離原片語境,使整部影片“串味”,喪失原作本來的神韻,觀眾也會“出戲”,其審美情趣受到傷害。正如網友所言,假如引進片達到“字幕一出,神馬都是浮雲”的喧賓奪主程度,這種本土化的譯製就不是譯製,而是“惡搞”了。
好比《黑衣人3》,“國產潮語”被譯製者施展得無所不用其極,真可謂玩到“潮爆”,“神來之筆”到處都是:除了“傷不起”、“坑爹”、“地溝油”、“瘦肉精”、“HOLD住”、“很二”、“太雞凍了”、“3Q”、“我聽8懂”等,還有諸如“一失足成千古恨”、“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等俗語和詩詞,小瀋陽和趙本山的經典臺詞“這個可以有、這個真沒有”也加進去了……如斯“炫技”,難怪會被觀眾指斥為“感覺就似乎在一場交響音樂會上聽到了流行樂”,顯得不倫不類。
實在,在引進片中植入“國產潮語”和古典詩詞,是一門技術活兒。有些流行語和古典詩詞不適合做臺詞,有些引進片也分歧適植入“國產潮語”,不能玩中外語言的“混搭”。正如語言專家所言,“不要為了通順而犧牲忠實,不要為了自high而罔顧受眾”。清末啟蒙思惟家、翻譯家和教育家嚴複曾提出“譯事三難”:信、達、雅,“信”既包括對原文思惟內容的忠實,也包括對原作風格神韻的忠實;“達”即“達旨”,是在通順的條件下表現原文主旨;“雅”即不能鄙俗不堪。引進片的譯製者至今仍應以此為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