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提交翻譯需求

  • 00.00 HKD
  • 0000-00-00
  • 您現在的位置:博文首頁 > 翻譯資訊 > 聾啞人醫院看請來免費手語翻譯幫手

    聾啞人醫院看請來免費手語翻譯幫手

    時間:2012-09-17 22:08 來源:深圳翻譯公司 作者:vikayau 點擊:
    聾人多有表達障礙。對醫生來說,接診聽障患者就像碰到外國人,雙方“大眼瞪小眼”,都為如何交流而犯愁。

      為解決聾人看病時的詳細難題,上海市聾人協會與深圳翻譯公司正式啟動全國首家“助聾門診”。從昨天起,每逢週五,門診將為所有預約看病的聾人患者配備一名專業的手語翻譯和一名社工志願者,由他們“同聲傳譯”,並提供全程陪同的導診導醫服務。


      聾人就醫素有畏懼感


      普通人到病院看病尚且被分診、掛號、檢查、繳費、取藥繞得團團轉,更何況聽不見的聾人:在大多數病院,看不懂手語的醫務工作者通過書寫問診聾人,要花去五六倍于普通患者的時間;看著身後的長隊,聾人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增加。


      助聾門診試診日,在神經內科體驗了一番的俞雙植比劃著手語“說”出了心聲:“每次生病我是能撐就撐,最愁的就是去病院,與醫生溝通太麻煩。”每一次,他都要提前寫好症狀,但醫生若是具體問診,交流障礙仍是在所難免。對於不識字的聾人,看病就更難了。


      “看一次病少則半天,多則一天。”俞雙植從前每去一次病院,都不能離開看得懂手語的女兒陪伴,“女兒要工作,還有自己的家庭糊口,我真的於心不忍,但又有什麼辦法呢?”上海市聾人協會資深手語翻譯邊海琴在旁翻譯。


      其他聾人也有著相似的經歷,他們比劃著表示,溝通障礙還可以克服,心靈的創傷難以承受。52歲的聾人陳忠年患有白內障,左眼開過刀,右眼日益恍惚。“聾人的尊嚴經常在就醫時被不經意侵犯!”邊海琴“同聲傳譯”著他飛速變幻的手語,“有幾回我去看醫生,剛剛開始比劃,醫生就皺起了眉頭,表現出一副不耐煩的表情。我感到自己被人輕視,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陳忠年告訴記者,醫生只能讀懂聾人寫出的症狀,卻很難再就更多的題目與聾人溝通,所以開出的藥物未必能夠針對實際病情。有時醫生開的藥方字體比較潦草,聾人會因此買錯藥。所以,一想到看病時的種種難題,大多聾人都選擇了逃避就醫。


      助聾服務“比VIP還VIP”


      8月24日是助聾門診首次試運營。夏阿姨在黃翠萍的陪同下快速通過了分檢。已在東方病院做了12年義工的黃翠萍熟門熟路地將她帶至病院專為聾人開設的綠色通道,很快,夏阿姨就坐在了血管外科專家的眼前。


      那天,東方病院患者良多,一名社工掛號後一回頭,發現一直跟在她身邊的聾人朋友“走丟”了,他們彼此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到對方。東方病院總結經驗:為利便聾人朋友識別,除為社工配發藍馬甲,還為每個就診聾人佩上一張綠色的“笑容身份證”。社工部主任吳曉慧告訴記者,聾人的心理往往敏感、脆弱,這張“身份證”要避免凸顯佩戴者的聾人身份,所以只在綠色的底卡上畫了一張笑容。


      在9月11日舉行的助聾門診揭牌典禮上,記者固然看不懂聾人之間強烈熱鬧交流的各種手勢,但仍能從他們的表情中看出高興,他們爭相向醫生護士們豎起兩個大拇指,一彎一彎地比劃著說:“謝謝!”


      邊海琴繼承為幾近失明的陳忠年翻譯:“現在掛號利便了,檢查、配藥全部優先,手語翻譯和社工親熱地陪同,醫生全部笑容相迎,病還沒看我就感覺好多了!”


      比劃到這裡,老陳渾濁的眼睛潮濕了,“我看了無數次病,數這裡的立場最好!”


      每週五從市聾人協會“借調”來的手語翻譯不僅經驗豐碩,而且完全是義務的。邊海琴當上資深翻譯,鮮有人知道她的苦衷:“我的父母都是聾人,我打手語已經幾十年了……”邊海琴告訴記者,手語就像說話一樣,也有全國通用和地方性的手語之分,甚至浦東浦西的都不一樣;醫學又是個特別專業的學科,患者家屬在翻譯時難免詞不達意,但患者的診療毫不容許差錯,手語翻譯必需十分專業。


      助聾門診有望全市推行


      陳忠年告訴記者,試診日當天看到了從奉賢和金山趕來的聾人朋友,他但願能在週五以外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病院開設助聾門診。但市聾人協會主席陳捷通過手語翻譯告訴記者,上海現有25萬名聽力和言語障礙者,手語翻譯捉襟見肘。


      “每週五前,我們根據預約最多確定30個名額,但兩次試診時的申請人數都達到五六十個。”吳曉慧說,根據現在的助聾導診接待能力,聾協每週不得不按申請人的病情緩急和申請時間分配名額。


      一些預約不上的聾人自己趕到了病院。被評為五星社工的黃翠萍告訴記者,她和另外5名助聾社工在試診日忙得不亦樂乎:“聾人朋友太多,我們有些應接不暇。”吳曉慧說:“有些聾人花了幾個小時從郊區跑來,不幫他們心裡其實過不去,可是接待能力又只有這些……”


      目前,聾協每週投放20個名額,留出10個給那些沒有預約的。


      為了盡可能地加大助聾門診的服務能力,東方病院黨委倡議醫生、護士、社工學習手語,良多護士和社工一有時間就圍坐在一起學習用手語交流。但東方病院院長劉中民更但願,東方病院能做一顆種子,喚起全社會對聾人就醫題目的關注。上海市衛生局局長徐建光則向泛博聾人朋友表示,等前提成熟時將慢慢鋪開助聾門診,屆時,各街道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央都有望提供助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