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提交翻譯需求

  • 00.00 HKD
  • 0000-00-00
  • 您現在的位置:博文首頁 > 翻譯資訊 > 尼克森訪華代表團首席翻譯回憶曾經往事

    尼克森訪華代表團首席翻譯回憶曾經往事

    時間:2012-03-21 19:34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點擊:
    今年是尼克森訪華40周年。40年前的今天,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森橫跨太平洋來到中國,開啟了他後來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的訪華行程。40年來,中美關係見證了長足發展,也經歷了風雨崎嶇。近日,翻譯公司瞭解到,本報記者專訪了時任尼克森訪華代表團首席翻譯傅立民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鄒強   “站在周恩來和尼克森身後的那個人就是我。”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訪華時的美方翻譯、聞名的“中國通”傅立民指著掛在他辦公室牆上的一張照片,向本報記者細細講解著照片中的人物,“這是基辛格,這是葉劍英……”   這是一張貴重的歷史照片,記實了尼克森訪華期間周恩來總理接見並與美方代表團合影的時刻。當時年僅29歲的傅立民,擔任尼克森總統訪華代表團的首席翻譯。   傅立民永遠也忘不了40年前的那一天,那是一個晴朗而又嚴寒的午後,當“空軍一號”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時,傅立民剛剛從一個惡夢中驚醒過來。   在夢中,傅立民看見蔣介石和周恩來站在停機坪前,等候著尼克森的到來。當尼克森走下飛機時,蔣介石趨前大聲挖苦道:“好久不見!”   “空軍一號”停穩的一刻,傅立民急忙透過舷窗向外張望,當看清晰在機場上等候的是中國總理周恩來時,他忐忑的心才放鬆下來。   “那次訪問的的確確是改變世界的一周。”傅立民對本報記者說,“40年前的中國貧窮落後,北京也沒有大都市的感覺,沒有太多的高樓,良多地方看起來像是農村。”而且,中國還處在孤立和封鎖的國際環境中。   傅立民說,尼克森訪華之後,“中國掙脫了孤立的處境。隨後幾十年,中國走上了繁榮發展的道路,深摯的中國文化再次爆發出蓬勃的發展活力。”中美交往也開啟了新的一頁,兩國高層交往頻繁,政府間交流不斷擴大和深化。民間交往豐碩多彩,數以百萬計的中國學生在美國留學深造,奧巴馬政府也啟動“十萬人計畫”,讓更多的年青人到中國學習。貿易聯繫成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的紐帶,旅遊業帶動了兩國人民之間的往來,大量的中國遊客來到美國,並受到各方面的歡迎。   尼克森成功訪華,凸顯了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戰略聰明和政治勇氣。傅立民說,到尚未建交的中國去訪問,對尼克森總統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他服從了身邊幕僚給出的準確建議。當時毛澤東主席的身體狀況已令人擔憂,但他堅持切身會見尼克森,從世界格式的戰略高度掌握中美關係的發展方向。   訪談時,傅立民言語之間對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中國老一輩領導人佈滿了欽佩之情。   “我不以為中國崛起是一種威脅,在良多方面,中國的表現是負責任的。”傅立民對本報記者說。   傅立民以為,中國的文化是獨特的,其成功也是獨特的,“中國沒有向外界輸出價值或體系”。在歷史上,中國長期處於世界政治和經濟的中央位置,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不是在崛起,只是回到它應有的位置。”   傅立民對中國的未來及中美關係的發展遠景“佈滿決心信念”。但他同時表示,中國也面對良多題目,主要是經濟和社會轉型尚未完成,人們通常將“情”與“理”置於“法”之前,法制建設還需要長期努力。   就美國對華政策的恍惚性和搖晃性,傅立民提出了自己的質疑。他說,美國未來的繁榮有賴於同中國的經濟聯繫,我們但願和中國加強合作以確保良好的“全球管理”,但同時我們又加強對亞太的軍事戰略部署和投入,好像要拉開架勢和中國“大幹一場”。   傅立民指出,在他看來,美國在亞太看似矛盾的政策更多是“競爭中的政治衝動所致”,而不是出於理性的政策決議計畫,美國對其政策中不公道的部門“應該予以調整”。   中美關係40年,不外彈指一揮間,為了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未來福祉,中美兩國應該“同舟共濟,共克時艱”,而踐行守諾不僅是其中樞紐,也是一個大國在任何時候都應有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