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行多少路才能遇見最美的風景?人生要去多少個地方才能實現一個夢?
封琳,一位去過20多個國家的女翻譯,
她一直在路上用執著與堅韌尋找著最美的風景,並繞著地球走出了一個關於夢想的萬里長征。
記者 趙亞楠
33歲,她考上了公務員
23年前,在一間狹小的教室裡,當一位高中地輿老師講到歐洲最大的山脈阿爾卑斯山時說,“也許在很多年後的某一天,咱們同學當中真的就會有人切身去阿爾卑斯山看看。”而他說這句話時,用期許的眼神看了一眼班裡智慧伶俐的封琳。
23年後,封琳早已大學畢業,她已從當年的黃毛丫頭蛻變成了一名英語老師,而那年她的兒子也剛滿周歲,但平靜妥善的糊口並沒能使封琳那顆不循分的心不亂下來,她總會想起當年地輿老師的那句話和那個期許的眼神。一個“走出國門看看”的聲音在時刻敲打著她的心房,帶著這個簡樸的初衷,封琳參加了公務員考試,報考的是德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終極,她憑藉著良好的英語水準,一途經五關斬六將,成了當年外事辦錄取的唯逐一名公務員,而那年她已經33歲了。
從此,33歲的封琳開始了人生新的軌跡,在外事辦裡,她從試用期做起,第二年便被公派去美國工作,至此,那個陪伴了她多年的夢想終於照進了現實。
第一次站在大洋彼岸的封琳,心中除了欣喜還有一絲忐忑,這份忐忑來自于她的英文交流,固然封琳的英語水準不錯,但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她並不能做到嫺熟地與當地人對話。為了練好白話,封琳捉住每一個能夠交談的機會,不停地啟齒訓練。幾個月後,
翻譯公司瞭解到一位曾經和封琳對過話的美國人對她豎起了大拇指,“琳,我真沒想到,你的英語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說的這麼好。”很快,在美國工作的日子結束了,封琳除了完成了工作任務,還用業餘時間寫了觀感紀行,被高檔時尚月刊《新航空》連續9期刊載。
如今十年過去了,這期間封琳一直在從事著外事翻譯工作,從隨團出訪到接待外賓,走過了大大小小20多個國家,朋友遍佈五湖四海。從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到每年的德洽會,封琳見證著德州與世界接軌的步伐,她已經健忘了第一次登上翻譯台的時間,也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陪同領導出國訪問,但封琳記得每一次她將一串英文字母變成傳遞友好音符時的那份自信與專注。
43歲,她選擇考研
十年精彩的工作經歷讓封琳事業之路一路向前,今年43歲的她已經是德州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專職副會長了,但此時的封琳又做了一個讓人佩服的舉動。
1月7日是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第一天,在新湖南路小學的考場裡,封琳成了今年德州市春秋最大的考生,她報考的是南開大學的翻譯碩士,“報名確認時我是最大的,考場裡我也是最大的,真有點不好意思。”封琳笑著說,“小學裡的桌子板凳太矮了,我都伸不開腿。”
實在,考研不僅是封琳的一個夢,更是她糊口裡的一個奔頭,為了這次研究生考試,白天忙於工作的封琳要天天晚上回家學習備考,深夜時分,在封琳的家裡,總有一燈難寐,燈光將封琳的身影拉長,燈光下奮筆疾書寫下的是一個關於執著與勇氣的故事。
這幾天,封琳在等待著自己的考研成績,她感覺考得還可以。“實在不管考上與否,我都挺佩服我自己的,經歷過後才會懂得,當你為一件事情全力以赴後,結果就顯得極其的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在這個過程中的所得所想所感。”封琳說自己的考研期間固然比較累,但真的感覺到一種生命中難得的充實。
內心強盛遠勝於外表浮華
實在,不管是33歲考公務員,仍是43歲考研,封琳的每一次選擇與挑戰都源于她強盛的內心,而這顆強盛內心的構建則來自於最初她學習英語的過程。
固然現在封琳的英語說的非常流利,但剛開始學習英語那會,她和每個初學英語者一樣,碰到了太多的難題。眾所周知,學習英語是一個枯燥而乏味的過程,而對於英語翻譯來說,更是要從聽、說、讀、寫各個方面將英語吃透。在封琳學習英語的那個年代,還沒有Mp3,沒有電子詞典,就連現在那所各個地方都能見到的聞名的新東方英語培訓學校,也僅在北京開辦。那時的封琳只能在課堂上隨著老師學,在課下隨著比自己英語好的同學學,厚重的英文字典被她翻的書頁發黃,書角卷起,天天拿著又大又沉的答錄機直到把磁帶聽壞,她學習英語用過的本子摞起來也快跟她一般高了。
先天的語言天分加上後天的不斷努力,不僅讓封琳對英語開了竅,更讓她徐徐愛上了學習。“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學習是比逛街買衣服更讓我開心的事情。”說到這,封琳有些高興,“有一段時間,我連走路都不敢慢下來,由於我要抓緊時間學習。”恰是她對學習的無窮迷戀,讓封琳的內心逐漸豐盈起來,更讓她的心在浮動不安的世界裡不亂下來。“我個人以為,作為女人,內心的強盛遠勝於外表的浮華,假如內心什麼也沒有,那錦繡的外表,華麗的衣飾和名貴的包包都顯得太輕浮與單薄,遠沒有平和悅納的心態和從容淡定的笑臉來的厚重。”行過萬里路,讀了萬卷書的封琳感悟,新時代的女性不僅要外在錦繡,更要內在錦繡,最主要的是要活的漂亮。
率真天然,多聽聽心裡的聲音
工作裡的封琳優秀且專注,糊口裡的她自由且隨性。封琳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紀念品俄羅斯的套娃、南美洲的雕像、日本的託盤,報夾裡放著英文報紙和幾份樂譜,牆上的世界輿圖則記實著她的足跡,這一切乾淨而簡樸,展現了封琳對糊口傾瀉的誇姣。
平日裡封琳熱愛健身,天天上放工堅持騎自行車,環保又健康,她還鍾愛輪滑與滑雪,享受著它們帶來的速度與激情,她也喜歡舞蹈,在柔韌的世界裡看到她能看到的另一個自己,最近她又愛上了唱歌,天天拿著樂譜對著牆練發聲,這一切佈滿活力,展現了封琳誇姣糊口的另一面;封琳科室裡新來的小姑娘不喜歡稱她封科長,總喜歡叫她封姐,相熟的同事則喜歡叫她阿封,誰要是忙不外來了,封琳老是幫著樓上樓下的送材料,這一切任性而天然,展現了封琳的落拓不羈。
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封琳所崇尚的率真而且專心的糊口立場,“很多年前,有一個外國人對我說,"不要用腦子糊口,要專心糊口,多聽聽心裡的聲音,別太理性,用感情活著。"封琳說這句話對她影響很深,“我逐漸改變自己的糊口立場和價值觀,一直感性的專心糊口著。”這種糊口立場也融入到了封琳的家庭糊口中,她覺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就似乎是幾間房,大家住在不同的房間,彼此有間隔,卻又彼此牽掛。而夫妻兩人之間相處則應該是肩並肩而不是臉對臉。
寫到這裡,關於封琳的故事並沒有講完,在她糊口裡能夠截取的片斷有良多。封琳可以說是新時代女性的標杆,那不妨讓我們像她一樣:在糊口裡,專心和感情過日子;在工作上,則像男人一樣,乘著風去戰鬥。